国家林草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发布于 2020-10-23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要保障黄河安澜,必须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今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并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从“山水林田湖”到“山水林田湖草”,再到“山水林田湖草沙”,折射出党和国家对黄河流域治理理念的不断升华,赋予了林草部门更重要的使命,为荒漠化防治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荒漠化防治重点省份林草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建言献策,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穿沙公路绿化
统筹综合治理 持之以恒推进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 牧远
内蒙古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境内分布有四大沙漠和四大沙地。全区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为9.14亿亩和6.12亿亩,占全国的23.3%和23.7%。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防沙治沙,年均完成防沙治沙1200多万亩,占全国的40%,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走出了一条防沙治沙“内蒙古之治”的新路子。
下一步,内蒙古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统筹谋划,系统治理。结合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以及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的重点布局,编制实施好《内蒙古自治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规划(2020-2035年)》。
二是突出重点,工程治理。统筹实施国家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开展沙地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浑善达克、乌珠穆沁沙地重度危害区域治理和科尔沁沙地专项治理。
三是全面保护,依法治理。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沙区生态的违法行为,严格保护沙区植被。
四是提质增效,科学治理。总结、推广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治理经验和模式,加强适用技术的组装和应用,大力推进机械化治沙,提高治理效能。
五是发展产业,绿富同兴。完善金融、税收优惠、用地等政策,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防沙治沙。加大沙区特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促进沙区增绿、人民增收、企业增效。
坚持增绿是治黄之本
陕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党双忍
陕西是全国土地沙化重点省份,是阻挡西北风沙东越南侵维护京津生态安全的重要防线和屏障。在防沙治沙上,陕西一直站在潮头、走在前列。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省860万亩流动沙地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沙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4.8%,成为全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固”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在多年探索实践中形成的“榆林治沙模式”“榆林治沙精神”,为陕西增加了“生态自信”。但实现陕西沙区生态空间高质量、高颜值还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陕西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理念,按照“科学治沙、综合治沙、依法治沙”方针,加快推进陕西沙区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到2035年,全省治理沙化土地1250万亩,沙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
一是坚持增绿是治黄之本,持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空间治理工程,实现年均治理沙化土地90万亩以上。
二是围绕提质增效,认真组织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大退化林分修复,加强抚育经营,提高沙区植被质量,提升防风固沙功能。
三是严守生态安全底线,严格执行新修订的《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管理,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责任,筑牢沙区生态安全屏障。
四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沙区新型特色产业,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沙区生态经济体系。
五是传承弘扬“榆林治沙精神”,不断丰富“榆林治沙模式”,加快构建可持续自然演替的沙区生态系统。